海外網9月30日電美國政府日前宣稱,11月將重啟對伊朗的新一輪制裁,甚至敦促其他國家減少對伊朗石油的進口。不過,美國的盟友們似乎沒有聽進去。
據美國《紐約時報》報道,29日,伊朗外交部長扎里夫受訪時透露,盡管美國威脅將制裁任何與伊朗做生意的國家,德黑蘭正與歐盟接近達成一項關于原油出售的協議。
這份協議核心目的是試圖建立一個新的支付機制,即以易貨或本幣的計價方式,來取代美元交易。該方法的目的是希望繞過美國,并防止美國阻礙財務轉移。
與此同時,雖然歐盟正致力于該協議的促成,但一些法國和英國的官員也有所擔憂,如果協議得以實現,這將是反對美國退出伊核協議的歐盟與美國之間最為公開的對抗。
美媒稱,在一個小時里專訪中,扎里夫的言語聽起來比最近幾個月都要更樂觀。因為該協議有能力“剝離”美國的傳統盟友,有效打破美方試圖削減伊朗收入的行為。
“這樣能確保我們出售石油并獲益”,扎里夫認為,根據2015年達成的協議,各國擁有與伊朗進行貿易往來的合法權利。
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費代麗卡·莫蓋里尼日前也表示,“任何主權國家或組織都不能接受其他人來決定,自己可以和誰進行貿易往來。”不過,她也預言,在美國政府于11月展開下一步制裁前,美國領導人有可能采取一系列金融手段,旨在針對與德黑蘭有商業往來的銀行、商人和國家。
今年5月,美國政府以協議有缺陷為由,單方面宣布退出伊核協議,并稱該協議無法永久禁止伊朗生產核燃料。美方隨后威脅要禁止那些購買伊朗石油及其他商品的公司在美國開展業務。這一威脅致使部分公司撤離德黑蘭,伊朗貨幣暴跌。
空中客車公司和法國石油巨頭道達爾等企業已經取消了數十億美元的對伊投資。英國和法國官員曾表示,美國政府可能會“占上風”。不過,扎里夫認為,美方可能會贏得“首輪比賽”,但這也成了各國是否會跟風美國對抗行為的“試金石”。
果不其然,根據近日土耳其媒體的一篇報道,美方的制裁似乎并未對伊朗的石油出口造成很大影響。伊朗石油部長贊加內日前透露,除韓國以外沒有其他國家停止購買伊朗石油。
扎里夫和伊朗總統魯哈尼皆認為,美方一系列行為的目的是為了“誘惑”伊朗違反協議。扎里夫也對美方的一連串口頭攻擊感到不屑一顧,當被問及美國是否會以不斷增加的財政壓力推翻當前的伊朗政府時,扎里夫甚至笑了起來,“它是一個政權更迭的策略,這才是美方的真實目的。”